宜家(IKEA)自1943年初從一點“可憐”的文具郵購業務開始,在60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在全球共有226家連鎖商店,分布在42個國家,雇傭了7萬多名員工的“龐然大物”。截止2005年8月31日的財務年度,IKEA獲取了177億美元的營業額,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之一,還贏得了美國《商業周刊》發布的2005年全球品牌100強中排名第42位的榮譽,品牌價值高達78.17億美元。宜家聲稱2006年版本的商品目錄印制了1.6億冊,比圣經印得還多,這些目錄都被全球的宜家迷們所捧走。
久經風雨而不倒,遍歷憂患卻更強,宜家成功秘訣在于:既控制品牌又控制成本,品牌與成本兩相宜。
宜家的品牌成功在于其突破了一般家具商的概念,在人們眼里,它出售的不是家居用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世界各地的顧客都把擁有這一生活方式奉為他們自身具有良好的品味,能賞識價值的表現。當人們走進宜家商店,無不被其新穎別致的商品設計所吸引,而這些商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宜家一直堅持由自己親自設計所有產品并擁有其專利,每年有100多名設計師在夜以繼日地工作以保證“全部的產品、全部的專利”。
宜家的研發體制也非常獨特,能夠把低成本與高效率結為一體。宜家發明了“模塊”式家具設計方法,這樣不僅設計的成本得以降低,而且產品的成本也能得到降低。可能宜家是惟一能深刻理解“簡單即美”的機構,用“簡單”來降低顧客購買成本,用“美”來提高顧客購買價值。
物流本來是家居類產品成本的大項,因為運輸實在太麻煩了,但是宜家通過“平板包裝”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而且能夠在裝配上節省一大筆組裝成本。為了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IKEA把全球近20家配送中心和中央倉庫集中與交通要道和集散重鎮,以方便于各門店的物流聯系。從門店提供的實時銷售記錄開始,反饋到產品中心,再到OEM商,物流公司、倉儲中心,直到轉回到門店,整個物流鏈的運轉在IT技術的支持下極為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