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氣候
環境與氣候:供應鏈上的關鍵
傳統觀念認為,關心氣候和環境保護常常導致成本增加。但不同的研究卻得出迥異的結論:綠色戰略可以吸引具有環保意識的消費者,提升企業的公眾形象,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防止污染的技術進步使企業能夠節省資金、提高生產率、改進生產流程、促進企業在技術和組織上創新,從而使企業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供應鏈上的風險有哪些?
環境與氣候是既影響商界領袖又影響供應商的問題。環境與氣候風險可能涉及自然資源的使用(投入)、加工及其廢物處理、運輸和產品本身,直至最后的處置。其后果有多種類型:
- 健康和安全:保持空氣、水和土壤清潔可以減輕健康問題的程度,并減少由此帶來的曠工和人員流失。
- 成本:干凈的排出水減少了處理成本和罰金。有效利用能源的生產系統可以節約生產成本。與主要污染相關的成本較高昂:例如,荷蘭能源公司Trifigura在象牙海岸的阿比讓傾倒化學廢品后,遭到1.52億歐元的罰款。
- 公眾形象:環境問題報告和丑聞會影響消費者的決定,而環保的形象則可獲得廣泛認同。
- 自然和生物多樣性:讓有限的自然資源保持足夠數量和質量,能夠確保生態系統健康,這對地球的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改善供應鏈上的環境與氣候問題?
改進綠色戰略需要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
實行綠色采購,減輕環境負擔:選擇綠色環保的供應商,按照環境標準購買產品和生產材料,少用或不用有害材料。
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使用生態設計產品:使用環保輕便的外包裝,減少使用自然資源,改變營銷模式,最小化能源消耗,使用可循環使用的原料,設計可替代某種產品的服務,增加產品的使用壽命等。
選擇最小的運輸距離以節約燃料成本,并降低事故機率。因而,請購買本地產品,選擇與產地較近的市場,貨物加工完成后再運輸。
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如ISO14001驗廠,歐盟生態管理和審核法案,全球可信賴成衣生產協會準則等),以確保安全處理、運輸、儲存、循環利用、再使用,以及對廢物、廢氣和廢水排放的管理。
編制一份有毒和有害產品清單,以便準確知道如何使用,如何保護員工以及如何處置。
對員工進行培訓:固體廢物,廢水等排放物可能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要向員工解釋在排放前如何妥善管理、控制和處理。
列出法定的環保義務,并進行監控:許可證,執照,信息登記和限制。
定義并改進主要的環境指標,例如:水和能源的使用、動力源(替代電源,例如發電機)、廢物的數量和類型、對物流和運輸的影響。
鏈接:
美國環保局,2002年, “環境管理體系:您的商業優勢”, http://www.epa.gov/EMS/docs/resources/ems_business.pdf
J. Rivera, M. Delmas,, 2004年,“商業與環境保護:介紹”,人類生態學評論,第11卷第3期
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環境衛生”,http://www.who.int/topics/environmental_health/en/
EMASEasy: http://www.pre.nl/ecodesign/,http://www.ecodesignarc.info/servlet/is/154/
http://www.leopold.iastate.edu/pubs/staff/ppp/food_mil.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