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扎寨”紡織產業重鎮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推進協會已經籌劃多時的“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
“我們此次著力推廣的”“10+100+1000”“項目啟動于去年12月。今天在虎門的推廣,可以看作是這一工作執行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副主任閻巖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中紡協欲借“10+100+1000”項目在全國選擇10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并進一步篩選100家骨干企業來建立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同時,對上千家中小紡織企業進行社會責任的培訓。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辦公室合作部主任劉兆祥解析,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承擔的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而員工就是企業社會責任中最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劉介紹,“還包括客戶、供應商、社會團體、合資伙伴、投資人、競爭者以及環境因等。” CSC9000T體系在2005年5月就已經開始醞釀,2007年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的中,明確了對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的支持態度。
2006年,中國紡織品產業銷售收入增長了21%,利潤增長了28%,出口增幅25%。但目前中國紡織業的利潤率組成中,有9.6個百分點的增量要靠增加土地來獲得;而技術進步和品牌帶來的增長僅僅停留在6.7個百分點的低水平上。
另一方面,中國在全球遭遇貿易壁壘時,紡織品常常首當其沖,成為貿易戰的最大犧牲者。
此次論壇上有發言嘉賓剖析,國外的貿易組織質疑中國紡織品的傾銷是從指責低成本開始的,而低成本所隱含的低人工成本就成為質疑核心,中國紡織生產的勞工問題就被提到臺面上來。
“員工利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斷言,“我們極力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目的在于改善中國紡織行業的整體形象,而這實際上又是為中國紡織行業在國際上樹立整體品牌。”
目前,紡織行業是中國所有行業生產體系中依循國際慣例建設行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第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