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攜手應對REACH法規
日前,在上海舉辦的“2008第二屆世界皮革產業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國內外皮革、鞋類行業的知名企業、行業協會及產業研究方面的專家齊聚一堂,就REACH法規進行了一場研討。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基礎分會副主任王建平先生作了題為《歐盟法規與鞋類產品有害物質控制》的演講,介紹了在“綠色消費”潮流下各國主要的技術法規,REACH法規與歐盟指令76/769/EEC的要求,并和與會代表探討了中國鞋類企業應對有害物質控制要求的方案。
未“預注冊”不得入市場
王建平介紹,REACH法規生效后,經過1年的過渡期,2008年6月1日起已經進入預注冊程序。自2009年1月1日起,只有經過預注冊的年產量或年進口量超過1噸的化學品及其制劑,才能繼續在歐盟生產或進口進入歐盟市場銷售,直到完成正式注冊。
根據REACH法規的基本要點,歐盟化學品和其他有形產品的重要生產商和進口商負有如下義務:整理并提交包括產品每種化學物質測試數據在內的詳細報告(即‘注冊’);評估產品所含每種化學物質的安全性參數(即‘評估’);根據化學品的不同性質取得使用的特殊授權(即‘授權’);遵守任何限制化學品生產和使用的限制規定(即‘限制’)。
他解釋說,由于現有的化學品已經進入流通市場或已在使用中,要使所有的現有化學品在REACH法規生效前完成注冊是不現實的,由此提出“預注冊”概念。所有現有化學品的生產商或進口商必須在2008年6月1日起的半年內向ECA進行預注冊。只有經過預注冊的現有化學品才可在歐盟范圍內繼續銷售,直到完成注冊。未經預注冊的現有化學品將被視為新化學品,未完成注冊前將不被允許進入市場。此外,其他物質根據年產量不同,均需在不同的時限內完成注冊。
新化學物質,即未列入《歐洲現有化學品目錄》中的化學物質,必須在2008年6月1日起開始注冊,未經注冊不得進入歐盟市場。
通過流程控制有害物質
王建平說,無論鞋類產品是采用天然材料還是合成材料,甚至包括一些金屬輔料、鞋用黏合劑及包裝材料的使用,都會存在有害物質的風險。比如在染料、甲醛等方面導致產生有害物質。
他建議,企業應該重視這一法規可能產生的影響,并從多方面控制風險,積極應對。“首先,應該掌握必須的信息,比如法規政策、宏觀經濟環境、技術等等。”王建平說,其次應該通過管理流程控制,包括工藝、原材料、質量等方面的監管!暗谌齽t是要通過調整技術來降低風險,比如在設計、工藝、新材料等方面進行改進,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
此外,他認為,企業還應該重視用工、環境等社會責任,以及讓產品達到規定的標準、保證質量,重視清潔生產與節能減排,在出口方面提高附加值、規避貿易風險,建立起良好的企業文化!巴ㄟ^這些措施,來降低REACH法規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中小企業應聯合起來
在論壇中,與會專家還認為,對于皮革行業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制品類中小企業來說,應對REACH法規在收集和整理企業資料方面可能會遭碰到較大的困難。由于國內市場不規范,生產企業很可能無法順利從上游企業獲得原材料所含化學物質成分資料。
與會人士舉例說,比如一個運動鞋生產工廠可能涉及的原材料有上千種,但是一些中小型的鞋企進貨渠道零散,而一些原材料的供給商也沒有技術能力提供其所用的化學物質的信息!斑@個時候更需要大家聯合起來,共同采取一些辦法克服困難,單憑一家企業的力量做這個工作是不現實的!睂<医ㄗh說。
此外,專業人士認為,出口歐盟的皮革企業在這個階段應該對出口產品的經濟性作分析。“應對辦理注冊費用和出口利潤進行比較考量,假如出口物品中含有可能被列為受限制物質的,應該尋求替代物質,并進行新的研發。并且考慮哪些物質先注冊,哪些后注冊,或者在進行出口額和成本的比較以后考慮是否放棄,然后去拓展其他市場!痹撊耸空f,這些應該制定出時間進度表,因為每個決定可能都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一定要進行科學的評估并制定戰略性的應對方案。
專家還建議,從長期來看,完成REACH法規的注冊是一個很復雜且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雖然現在看來注冊還有幾年的緩沖時間,但是數據資料的預備卻應該盡早,一方面可以選擇專業的代理來幫助完成,同時也要積極地與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取得聯系,從他們那里尋求幫助。
■ 國外經驗
資料實現共享
專家提到了國外的一些政府機構、行業組織應對REACH法規做的預備工作。最重要的措施當然是加強宣傳和培訓,讓企業了解REACH法規,了解它對企業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其實不只是中國,歐盟也有很多制品企業對REACH法規無動于衷,為此,歐盟也做了很多廣告,并發放宣傳冊來提高他們的守法意識;其次,分析主要出口產品的出口情況,比如對于出口產品主要歸屬于物質、物品、配制品中的哪一類進行確認;對產品中主要用到的化學物質做一個清理,比如國外的汽車協會就對汽車所用到化學物質進行整理;聯合同類的企業進行討論,把共性的資料整理出來,并且實現內部的數據共享。(杜連財)
■ 相關介紹
REACH制度的主要內容
(1)注冊(Registra-tion):要求年產量超過1噸的所有現有化學品和新化學品及應用于各種產品中的化學物質需要注冊其基本信息,對年制造量或進口量大于或等于10噸的化學品和化學物質還應進行化學安全評估并完成安全報告。
(2)評估(Evalua-tion):評估包括檔案評估和物質評估:檔案評估包括測試草案的審查和注冊符合性審查;測試草案的審查是要求年生產量在100噸以上的注冊者或下游用戶提交測試草案,優先處理年生產量在100噸以上的PBT、VPVB等物質;注冊符合性審查是抽查各噸數范圍檔案的5%,審查提交材料是否符合法規的要求。
(3)授權(Authoriza-tion):對具有一定危險特性并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化學品進行許可授權,其中包括CMR(所有1類或2類致癌物質、誘導基因突變的物質或對生殖有害的物質),PBT(持久的、生物累積的和有毒的物質),vPvB(非常持久、高生物累積性物質)等。
(4)限制(Restric-tion):如果認為某種物質自身、配置品或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場或使用所引起的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的風險不能被充分控制,且需在共同體層面予以指出,則委員會或某成員國應提交檔案,風險評估委員會和社會―經濟分析委員會在分別考慮了檔案相關部分的基礎上闡明對限制建議的意見,歐委會根據有關程序作出最終決定。
注冊費用:在預注冊階段,歐盟對預注冊的企業不收取費用,但是中國的企業要找惟一代表人去進行預注冊,所以這個階段主要的是找惟一代表人產生的費用,一般為人民幣幾千元左右;到注冊的階段,一般物質注冊的費用隨噸級的范圍和物質屬性的不同有所差異。繳給ECHA的注冊費從1600-31000歐元不等,假如聯合提交注冊資料,可以減免25%的費用。許可申請和許可評估的費用相對更高,比如1種物質申請1種用途的許可申請費用約為5萬歐元。這里提到的費用僅是交給歐盟化學品治理局的,還沒有包括數據的采集費用、試驗費用、數據共享費用、人工費等,往往這一部分才是大頭,F在對費用都是一個預估的數字,曾有人估計通常一個物質注冊費用在幾萬到幾十萬歐元。(郭華萍)
新規涉及化學品超3萬種
目前世界上已經掀起了一陣“綠色消費浪潮”,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有利于生態和環境保護的產品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注重綠色消費的傾向已影響到鞋類等日常消費品領域。有關鞋類、鞋用材料中可能存在的,以及制鞋工藝中可能帶入的某些生態毒性物質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危害的問題,已引起消費者的普遍關注。
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基礎分會副主任王建平介紹說,偶氮染料、甲醛、防腐劑、六價鉻、含溴阻燃劑、某些重金屬等,越來越多的物質被納入消費品生態安全性的監控范圍。作為世界鞋類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和地區,歐美一些鞋類產品貿易和零售商積極回應這種公眾意識,從生態和環境的角度對他們所采購的鞋類產品實行了嚴格的把關。
1976年7月2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76/769/EEC號指令,公布限制某些危險物質和制劑的銷售和使用的法令,數以千計的化學物質及其制劑被列入限制銷售和使用的范圍,并規定不得存在于最終產品中。此后,根據新的研究成果,此法令被不斷地修改和補充。
歐盟頒布的REACH(《關于化學品的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也在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所涉及的化學品達3萬種之多,鞋類行業也在受影響的范圍內。這些被限制使用的物質主要涉及致癌、致突變、對生殖系統有毒及持久性、生物累積性或毒性等危險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