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驗廠中心
-------- 行業新聞 |
您現在的位置 >> 中國驗廠中心 >> 行業新聞 >> 詳細內容 |
李嘉誠的政治,李澤楷的生意 |
[ 發布時間:2008/12/21 19:34:27 ] |
中午偶遇一美女記者,聊起了聯想。
美女記者問我如何看柳傳志和楊元慶。
“柳傳志是政商,楊元慶是純商。”我脫口而出。
美女很奇怪。
我告訴她翻閱聯想的發展歷史,決定聯想發展的關鍵時刻,柳傳志憑借著他對政治的解讀能力,將聯想帶出了險灘——1989年6月同為中科院下的企業四通的領軍人物萬潤南,不得不離開大陸,而柳傳志要求聯想員工“不要上街,不要圍觀,不要傳謠,嚴格遵守戒嚴令,保證不出問題”。柳傳志正確解讀了1989年的政治,這一次成為中關村兩大企業的分水嶺,此后聯想發展起來,四通走進下行通道。
柳傳志從1994年初開始提出分紅權問題,準備企業改制,充分運用政治智慧獲得中科院領導的支持,2001年獲得35%的聯想員工持股權,邁開了聯想國有民營性質的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聯想這一步邁出來,解決了聯想老一代創業者順利教出手中權杖的大問題,也方便了聯想新接班人的順利上位,這是一個事關聯想發展的大問題。而四通因為產權不清問題,給四通后來的發展帶來致命的問題(四通產權問題,具體見李玉琢先生的《我與商業領袖的合作與沖突》)。
楊元慶先生,掌握聯想權杖的年代是2001年,這時市場經濟的理念和市場經濟的法制環境已經漸漸成長起來,楊元慶面對是市場經濟,去楊元慶更多的壓力是商業戰略和商業手段,而不是面對政治選題的壓力,對柳傳志先生來說,生意不僅是生意,生意還是政治;對楊元慶先生來說,政治是政治,生意歸生意。
忽然想起香港的大超人李嘉誠和小超人李澤楷。
李嘉誠在香港這個充分自由竟爭的市場里,通過個人奮斗從一無所有到香港首富,寄托了香港人的光榮和夢想。李嘉誠先生亦有大政治智慧,在大陸在香港做的生意自然是順風順水——1997年香港回歸,港人人心思動,李嘉誠先生表態不離開香港,要加大在大陸和香港投資,堅決站在中國大陸的立場。
另外,大超人李嘉誠的生意多是實業如:長和系長江實業集團和和記黃埔集團則占據了香港大部分的地產業務。除長實.和黃外,李氏家族亦通過上述兩間公司控制香港電燈公司,向港島區和部分離島居民供應電力,與負責九龍和新界區的中電分庭抗禮。
在純粹市場經濟氛圍的美國,接受接受大學教育的小超人李澤楷,出道后使的都是純正的資本手段,第一筆資本動作是1993年將經營才2年的衛星電視買給默多克賺取32.17億港幣。最近,32.17);1999年12月28日,盈動股價再升22%,報19.5港元,市值超過1700億港元,成為全港第七大上市公司。
。玻埃埃赌晷〕死顫煽瑴蕚涑鍪垭娪碾娪崢I務與資產賣給外國公司,獲利退場時,遭遇國企背景的電盈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公開地、高調地反對這項收購。小超人李澤楷這次純粹資本之手遭遇非市場經濟之手的強力狙擊。
這次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小超人李澤楷,或許需要借助懂政治的大超人的智慧和影響力才能解資本之痛。
原文鏈接:http://www.cnemag.com.cn
|
|
|
字體:【大 中 小】【打印此文】【返回頂部】 瀏覽次數:2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