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驗廠中心
-------- 驗廠動態 |
您現在的位置 >> 中國驗廠中心 >> 驗廠動態 >> 詳細內容 |
GB/T19001-2008內容不嚴謹之處 |
[ 發布時間:2009/4/7 20:57:22 ] |
2008版GB/T19001標準出版了,但我在新標準學習中發現該標準存在以下方面的不完善之處,現逐一指出,希望標準編寫出版部門能引起重視,國家標準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言明的,也希望標準的出版部門能提高責任心,使我國的標準更加嚴謹。2008版標準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更加注重文字描述的準確和清楚,避免實施過程中的歧義和詞義的含糊不清。曾記得幾年前參加過一個老咨詢師的培訓講課,他就對2000版標準有多少個"應"字研究很深,如果標準內容不嚴謹,極易引起歧義。 0.1 第一段 2008版:采用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性決策。 2000版:采用質量管理體系應當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性決策。 新版缺詞未標明。 0.2 第2段 2008版: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項或一組活動,可以視為一個過程。 2000版: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活動可視為過程。 2008版附錄B修訂內容中未用下劃線標明更改。可以視為一個過程。 第3段 2008版:連同這些過程的識別和相互作用,以及對這些過程的管理,可稱 之為"過程方法"。 2008版標準附錄B修訂內容與標準不一致: 連同這些過程的識別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稱之為"過程方法"。 第4段 2008版:過程方法的優點是對過程系統中單個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過程的組 合和相互作用進行連續的控制。 2000版:過程方法的優點是諸過程的系統中單個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過程的 組合和相互作用進行連續的控制。 新舊版用詞不一致未標明。 第5段 2008版: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過程方法時, 2000版:過程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時, 順序調整未標明。 第5段a) 2008版: 理解和滿足要求; 2000版: 理解并滿足要求; 新舊版用字不一致未標明。 第5段d) 2008版: 在客觀測量的基礎上,持續改進過程。 2000版: 基于客觀的測量,持續改進過程。 新舊版用語不一致未標明。 0.4 第2段 2008版: 本標準不包括針對其他管理體系的特定要求,如環境管理、職業健 康與安全管理、財務管理或風險管理的特定要求。 2000版: 本標準不包括針對其他管理體系的要求,如環境管理、職業衛生與 安全管理、財務管理或風險管理的特定要求。 新舊版用詞不一致未標明。新版多字未標明。 2 標題 2008版: 規范性引用文件 2000版: 引用標準 標題更改未標明 4.1 f) 2008版: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所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2000版: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 續改進。 新舊版用語不一致未標明。 5.1 a) 2008版: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2008版附錄B修訂內容:組織傳達滿足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2008版標準正文未增加要求兩字。 6.2.1第1段 2008版:從事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2008版標準附錄B,把工作兩字刪除了。 6.4 第1段 2008版:組織應確定和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 2000版:組織應確定并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 新舊版用字不一致未標明。 7.2.1 b) 2008版:顧客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2000版:顧客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新版缺字未標明。 7.2.2第1段 2008版: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作出提供產品的承諾(如:提交標書、接受合同或 訂單及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之前進行, 2000版: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作出提供產品的承諾之前進行(如:提交標書、接 受合同或訂單及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 順序調整未標明。 7.3.1 a) 2008版:設計和開發的階段 2000版:設計和開發階段 新版多字未標明。 第3段 2008版:組織應對參與設計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接口實施管理, 2000版:組織應對參與設計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接口進行管理, 新舊版用詞不一致未標明。 第4段 2008版:隨著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策劃的輸出應予以更新。 2000版:隨著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策劃的輸出應予更新。 新版多字未標明。 7.3.3 第1段 2000版:設計和開發的輸出應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 出, 2008版標準附錄B,修訂內容與原標準不一致,雖然該句刪減了。 設計和開發輸出的方式應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 7.4.1 第1段 2008版:對供方及采購產品的控制類型和程度應取決于采購產品對隨后的產品實 現或最終產品的影響。 2000版:對供方及采購產品的控制類型和程度應取決于采購的產品對隨后的產 品實現或最終產品的影響。 新版少字未標明。 7.4.2 第2段 2008版: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與適宜的。 2000版: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所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與適宜的。 新版少字未標明。 7.5.2 c) 2008版:特定的方法和程序的使用; 2000版: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順序調整未標明。 7.5.3 第3段 2008版:組織應控制產品的唯一性標識,并保持記錄。 2000版:組織應控制并記錄產品的唯一性標識。 新舊版用語不一致未標明。 7.5.5 第1句 2008版:組織應在產品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對其提供防護,以保持 符合要求。 2008版標準附錄B,修訂內容與標準不一致。 組織應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對產品提供防護,以保持符合要求。 7.6 第3段b) 2008版:必要時進行調整或再調整; 2000版:進行調整或必要時再調整; 順序調整未標明。 8.2.1 第1段 2008版:組織應監視顧客關于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關信息,并確定獲 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 2000版:組織應對顧客有關組織是否已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進行監視,并確 定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 新舊版用語不一致未標明。 注: 2008版:來自顧客的關于交付產品質量方面數據、 2008版標準附錄B,:來自顧客的關于已交付產品質量方面數據、 8.3 a) 2008版:采取措施,消除發現的不合格; 2000版:采取措施,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 新版缺字未標明。 8.4 第2段 2008版:數據分析應提供有關以下方面的信息: 2000版:數據分析應提供以下有關方面的信息: 順序調整未標明。 8.5.3 c) 2008版:確定并實施所需的措施; 2000版: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新舊版用字不一致未標明。 |
|
|
字體:【大 中 小】【打印此文】【返回頂部】 瀏覽次數:22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