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加工的所有階段,原材料的所有權應屬于供應商/工廠。
3- 對于任何正在添加的新分包工廠,應提前通知采購和 RMA 團隊。同樣應包含在過程流程圖和 MCP 中,因為這是明確識別的風險點。
4- 審查分包商評估記錄和支持性證據,如合同、協議或任何其他說明工廠與分包商之間法律安排的文件。
6- 在外包/工作工作的情況下第三方標準的附加要求。
1- 外包合同、分包商評估和分包工廠的物料平衡記錄。
4、是否根據符合驗廠標準的工廠 PO 中規定的所有要求對進廠原材料進行了驗證?
2- 產品標記和相應文件中包含的信息,例如 PO、發票、提單、交易證明或其他相關購買證明。
3- 核實單位計數或預先稱重包裝,以核實包裝上聲稱的材料單位/重量或產品標記,然后再進行生產存儲。
4- 審查收到的 PO、發票、合同。工廠采購訂單中的信息應與相應供應商的銷售發票相符,例如數量、類型、質量、顏色、重量、材料索賠等。
5- 檢查工廠是否有在進料驗證時觀察到的任何差異的升級程序。升級程序被定義為具有決策過程,以確定在現場發現問題時要采取的必要行動。
6- 特定產品類型的產品性能測試文件,例如強度、彎曲度、耐火性等。
7- 如果適用,應在供應商的銷售發票中明確提及產品聲明和驗廠代碼。 注意:如果沒有采購原材料,請確保檢查過去的文件或模板。目的是制定一個流程。
1- 需要和可選的來料檢驗過程上傳任何其他證據,例如供應商的聲明、交易證書、發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