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人一周加班時間超過12小時,滄州一家塑料廠眼睜睜地看著與歐盟的訂單“黃”了。煮熟的鴨子飛走了,緣起于歐盟方在驗廠時提出,該企業沒能通過SA8000標準,即不符合“社會責任國際標準”。“而在國際貿易中因繞不過‘社會責任’壁壘而痛失訂單的河北企業正逐年增多。”河北省有關人士近日據此表示。
記者在河北一家鋼鐵廠采訪時,親眼目睹其車間煙霧滾滾,生產排放出的大量粉塵,令車間內的人面對面都很難察覺……這里的工人師傅帶著滿臉灰塵告訴記者,每天工作中都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和粉塵。雖然廠里發放健康補助,但誰也不愿意用命換錢!
“我們想有個體面的工作環境。”一位工人這樣說。
針對這種現狀,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坦言:“我們廠生產設備的技術標準較高,而在這些技術標準中,保護人的安全與健康,減輕勞動強度方面的項目很少,標準也相對較低。”
雖然表面看,企業以職工生命安全為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然而,在企業對外競爭中,這樣的做法并不能為企業帶來多少“競爭力”。相反,可能會跌倒在“社會責任”壁壘前。
據介紹,以全球第一個社會責任驗廠標準自稱的SA8000被業內認為是出口企業繼綠色壁壘、技術壁壘之外的第三類關卡。近年來,SA8000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訂單附加條件中,跨國公司在選擇供應商時,注重企業是否實行合法的勞工標準,企業不得不接受采購商嚴格的檢查。
據了解,大多數曾參與SA8000驗廠的企業未能獲得“通行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人工作時間大大超過設定標準。SA8000要求企業標準工作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8個小時,每周要有1天休息等等,而在目前用工普遍緊張的情況下,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通常無法達標。
河北省企業界人士表示,從該標準影響的具體行業看,電子、紡織服裝、家具、制鞋、玩具、塑料加工等企業受到沖擊較大。
什么是SA8000?
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是隨著資本的不斷擴張而引起一系列社會矛盾,諸如貧富分化、社會窮困,特別是勞工問題和勞資沖突等而提起的。
SA8000核心內容包括公司不應使用或者支持使用童工;公司不得使用或支持使用強迫或寄存身份證件;公司應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并應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可能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環境中的危害隱患;公司不得從事或支持體罰、精神或肉體脅迫以及言語侮辱;公司不能經常要求員工一周工作超過48小時,并且每7天至少應有一天休假;每周加班時間不超過12小時,且應保證加班能獲得額外津貼;公司支付給員工的工資不應低于法律或行業的最低標準,并且必須滿足員工的基本需求等。
|